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8章真好

第48章真好

“我们白家称不上世家,是从你祖父那里开始,一点一点发展成如今这副模样。”白玫让身边的丫鬟给白一墨倒了一杯茶,才娓娓道来:“因为年数短,你祖母和母亲都能干,才没有其他大家族里面的污糟事儿,对于这嫡庶之间的区别,你可能不大清楚。”

“你祖父有三子,大兄就不说了,你父亲除了你,只有阿娴一个姑娘,你三叔家的一砚年岁也小,以后这家业铁定是要交到你手上的。所以你以后娶的妻子非常重要,她是要做我白家的宗妇的,宗妇你知道吧?”

见白一墨点点头,白玫继续道:“除了和你生儿育女,操持家业,她还要负责起对外交往联络,对内掌家理事,安抚族人,迎来送往,这都是宗妇需要做的事情。所以你娘才一直这么谨慎,挑挑拣拣,到现在还没有给你定亲事。”

“锦年的确是个好孩子,但是她在庄子上长大,无论是眼界还是能力,都与世家大族精心养出来的孩子天差地别,做个小官之家或者次子之妻,绰绰有余,但是若是做白家的宗妇,就差了不少。这不是能一时教会的,而是长年累月薰养出来的。你若执意要娶她为妻,以后有你受累的时候。”

白一墨从年幼时就被白老太爷和父亲白理带在身边,接触的都是铺子上的事情,陆氏性子又严肃,所以一直与陆氏不大亲近,因此对陆氏的日常生活也不大清楚。此时听到白玫说了这么一番话,伤心之余还有些惭愧,在他不知道的时候,他娘竟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要知道在扬州那么多的富商,几乎家家都有些龌龊事,唯独他家,是扬州富商中的一股清流,原因无他,家风清正足矣。

设身处地的想想,哪怕是他自己,处在陆氏的那个位置上,恐怕也做不到这一点儿。

而锦年一个在庄子上长大的庶女,据说连字都没有认识几个,真的能够胜任这些吗?白家清正的家风能在他手里延续吗?

白一墨被自家姑母的一番话说得有些茫然,心里不由地就生出了些许的退缩之意。

但是想到他第一次见锦年的时候,锦年脸上那个温柔和善的微笑,突然觉得若是就此放弃,他恐怕要错过许多无法丢开的东西。

沉默了半天,仿佛想了许多,又仿佛什么都没有想,白玫列举出来的种种缺点反复的考量中越来越模糊,反而是初见时锦年的那个笑容越发的鲜明。

定了定神,抱拳对白玫郑重地行了一礼:“还望姑母成全。”

白玫见他坚决,碍于自己只是姑母的身份,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伸出食指轻轻地点了点白一墨的额头:“你啊,不听劝,以后有你受累的时候。”

一旦下了决心,反而没有那么纠结了,白一墨笑道:“可能我就是个天生的劳碌命?实在不行,多教些能用的管事放在她身边听用就是了,一年教不出来,五年十年总能教出来。”

“算了算了,我说不过你。”白玫挥手打发他:“赶紧去看你的铺子去,我会和我家老太太说的。”

“你是说,阿墨看上了大丫头?”蒋老太太吃了一惊,手里的叶子牌都拿不稳了:“阿墨见过大丫头?”

不是她吃惊,虽然现在府里的中馈在蒋大太太手上,但是她对府里的一切都是了如指掌,自觉门风清正,家风严谨,锦年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里有机会和外男见面,还产生了嫁娶之念?所以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难免吃惊。

白玫把手里的牌给老太太喂了一张,才笑着道:“就是那日大丫头回府的时候在门口见了一面,阿墨就有些念念不忘,所以才托我过来给你递个信儿。”

蒋老太太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你也是由着他胡闹,他们小儿女知道什么?你家里兄嫂同意了吗?”

白玫知道蒋老太太的脾气,知道她只是担心孩子,连忙笑着道:“已经往扬州寄信了,这几天估计就有回音,这也是因为大丫头着实是个好孩子,阿墨那孩子担心家里门槛被媒人踏破,所以先托我给您说一下,即便是许婚,也多考虑考虑她。”

蒋老太太听她这样夸锦年,脸上的神色和缓了不少:“阿墨说的也有道理。这孩子也算我看着长大的,品性人才都是没什么可挑剔的,配大丫头绰绰有余,只是大丫头学识浅薄,也没有认真学过,以后去做你家的宗妇怕是差了不少。”

白玫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这也是她最担心的问题,闻言叹了口气:“儿女都是债,我又不是阿墨的爹娘,锦年也是个好孩子,说多了像是要做那拆开牛郎织女的狠心王母似的,干脆就不说了,反正还有我兄嫂呢。”

两家是姻亲,对于白玫家里的状况,蒋老太太也是门清,闻言也叹了口气:“我知道了,若你兄嫂诚心,遣了媒人过来,我这里定然不会阻拦。”

顿了下,又道:“大丫头那里就不要去说了。我让老大家的最近理事的时候也带上她,能学多少是多少。”

可能是因为以后锦年可能既是她的侄女又是侄媳妇的缘故,白玫对她不由地就多维护几分,闻言有些犹豫:“当年那事儿还梗在大嫂心里,她带锦年会不会有些不合适?“

蒋老太太看了她一眼:“老大家的虽然性子沉闷,但是论起当这一府主母,可比你强多了,再说她也是个有成算的,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又指着白玫对围珠等人笑道:“这还没娶进门就护上了,这是打定主意要做个京中好婆婆的典范的。”

一屋子人就都笑了起来。

虽然蒋老太太嘱咐过白玫不要透露出去,但是锦年性子和善,对府里丫鬟们也没有架子,回府不到一个月,已经获得了府里大部分丫鬟的喜爱,很快就有人把这件事情透露给锦年知道。

锦年知道的时候,正坐在院里的紫藤萝下绣花,闻言怔忪了一下,很快对大丫鬟绿柳笑着道:“绿柳,把我昨儿做的点心给这位姐姐一份,让她带回去和姐妹们分了。”

绿柳应了,带着来报信儿的小丫鬟走了,锦年把手里的绣绷子放在膝上,深深地吐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

真好,不枉她一番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