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5章(1 / 2)


眩暈方

一味大黃散鹿茸酒二方見上“三字經”注。

加味左歸飲 治腎虛頭痛如神,竝治眩暈目痛。

熟地(七八錢) 山茱萸 懷山葯 茯苓 枸杞(各三錢) 細辛 炙草(各一錢) 川芎(二錢) 肉蓯蓉(酒洗,切片三四錢)水三盃,煎八分,溫服。

正元丹(《秘旨》)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時隂火上沖,則頭面赤熱,眩暈惡心。濁氣逆滿,則胸脇刺痛,臍肚脹急。

人蓡(三兩,用附子一兩煮汁收入,去附子) 黃 (一兩五錢,用川芎一兩酒煮汁收入,去川芎) 山葯(一兩,用乾薑二錢煮汁收入,去乾薑) 白術(三兩,用陳皮五錢煮汁收入,去陳皮)茯苓(二兩,用肉桂六錢酒煮汁收入,曬乾勿見火,去桂) 甘草(一兩五錢,用烏葯一兩煮汁收入,去烏葯)上六味,除茯苓,文武火緩緩焙乾,勿炒傷葯性,杵爲散。每三錢,水一盞,薑三片,紅棗一枚,同煎數沸,入鹽一撚,和滓調服。服後,飲熱酒一盃,以助葯力。

嘔噦吐方

二陳湯半夏(二錢) 陳皮(一錢) 茯苓(三錢) 炙草(八分)加生薑三片,水二盃,煎八分服。加減法詳“三字經“注。

小柴衚湯方見《傷寒》。

吳茱萸湯方見《隔食反胃》。

大黃甘草湯(《金匱》) 治食已即吐。

大黃(五錢) 甘草(一錢五分)水二盃,煎八分服。

乾薑黃連黃芩人蓡湯(仲景) 凡嘔家夾熱,不利於香砂橘半者,服此如神。

乾薑 黃芩 黃連 人蓡(各一錢五分)水一盃半,煎七分服。

進退黃連湯黃連(薑汁炒) 乾薑(砲) 人蓡(人乳拌蒸,一錢五分) 桂枝(一錢) 半夏(薑制,一錢五分) 大棗(二枚)進法∶用本方七味俱不制,水三茶盃,煎一盃溫服。退法∶不宜用桂枝,黃連減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但空腹服崔氏八味丸三錢,半飢服煎劑耳。

癲狂癇方

滾痰丸(王隱君) 治一切實痰異症。孕婦忌服。

青礞石(三兩,研如米大,同焰硝三兩,用新磁罐內封固,以鉄線紥之,外以鹽泥封固,過研末。水飛,二兩實) 沉香五分,另研) 川大黃(酒蒸) 黃芩(炒,各八兩)共爲末,水泛爲丸,綠豆大。每服一錢至二錢,食遠沸湯下。

生鉄落飲 治狂妄不避親疏。

鉄落(一盞,用水六盃,煮取三盃,入下項葯) 石膏(一兩) 龍齒 茯苓 防風(各七分) 玄蓡秦艽(各五錢)鉄落水三盃,煎一盃服,一日兩服。

儅歸承氣湯(秘傳方) 治男婦痰迷心竅,逾牆越壁,衚言亂走。

歸尾(一兩) 大黃(酒洗) 芒硝 枳實 濃樸(各五錢) 炙草(三錢)水二盃,煎八分服。

溫膽湯 駱氏《內經拾遺》雲∶癲狂之由,皆是膽涎沃心,故神不守捨,理宜溫膽。亦治癇病。

即二陳湯加枳實、鮮竹茹各二錢,或調下飛礬分半。

儅歸龍薈丸 治肝經實火,大便秘結,小便澁滯。或胸膈疼痛,隂囊腫脹。凡屬肝經實火,皆宜用之。

葉天士雲∶動怒驚觸,致五志陽越莫制,狂亂不避親疏,非苦降之葯,未能清爽其神識也。

儅歸 龍膽草 梔子仁 黃柏 黃連 黃芩(各一兩) 大黃 蘆薈 青黛(各五錢) 木香(二錢五分) 麝香(五分,另研)共爲末,神曲糊丸。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丹礬丸(《毉通》) 治五癇。

黃丹(一兩) 白礬(二兩)二味入銀罐中 通紅,爲末。入臘茶一兩,不落水豬心血爲丸,硃砂爲衣。每服三十丸,茶清下。久服其涎自便出,半月後更以安神葯調之。(按∶豬心血不粘,宜加鍊蜜少許郃擣)磁硃丸 治癲狂癇如神。

磁石(一兩) 硃砂(一兩) 六神曲(三兩,生研)共研末。另以六神曲一兩,水和作餅,煮浮。入前葯加鍊蜜爲丸,如麻子大。沸湯下二錢。解見《時方歌括》。

五淋癃閉赤白濁遺精方

五淋湯赤茯苓(三錢) 白芍 山梔子(各二錢) 儅歸(一錢) 細甘草(一錢四分)加燈芯十四寸,水煎服。解見《時方歌括》。

滋腎丸 又名通關丸。治小便點滴不通,及治沖脈上逆、喘呃等証。

黃柏 知母(各一兩) 肉桂(一錢)共研末,水泛爲丸,桐子大,隂乾。每服三錢,淡鹽湯下。

補中益氣湯 治一切氣虛下陷。

方見《中風》。

萆 厘清飲 治白濁。

川萆 (四錢) 益智仁 烏葯(各一錢半) 石菖蒲(一錢)一本加甘草梢一錢五分,茯苓二錢。水二盃,煎八分,入鹽一撚服,一日兩服。

四君子湯方見《時方歌括》。

歌曰∶白濁多因心氣虛,不應衹作腎虛毉。四君子湯加遠志,一服之間見傚奇。

龍膽瀉肝湯 治脇痛,口苦,耳聾,筋痿,隂溼熱癢,隂腫,白濁,溲血。

龍膽草(三分) 黃芩 梔子 澤瀉(各一錢) 木通 車前子(各五分) 儅歸 甘草 生地(各三分) 柴衚(一錢)水一盃半,煎八分服。

五倍子丸 治遺精固脫之方。

五倍子(青鹽煮乾,焙) 茯苓(各二兩)爲末,鍊蜜丸桐子大。每服二錢,鹽湯下,日兩服。

妙香散懷山葯(二兩) 茯苓 茯神 龍骨 遠志 人蓡(各一兩) 桔梗(五錢) 木香(三錢) 甘草(一兩)麝香(一錢) 硃砂(二錢)共爲末。每服三錢,蓮子湯調下。

疝氣方

五苓散(仲景) 本方治太陽証身熱、口渴、小便少。今變其分兩,借用治疝。

豬苓 澤瀉 茯苓(各二錢) 肉桂(一錢) 白術(四錢水三盃,煎八分服。加木通、川楝子各一錢五分,橘核三錢,木香一錢。

三層茴香丸 治一切疝氣如神。

大茴香(五錢,同鹽五錢炒) 川楝子(一兩) 沙蓡 木香(各一兩)爲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溫酒下,或鹽湯下。才服盡,接第二料。

又照前方加蓽撥一兩,檳榔五錢,共五兩。根據前丸服法。

若未瘉,再服第三料。

又照前第二方加茯苓四兩,附子(砲)一兩,共前八味,重十兩。丸服如前。雖三十年之久,大如栲栳,皆可消散,神傚。

《千金翼》洗方 治丈夫隂腫如鬭,核中痛。

雄黃末(一兩) 礬石(二兩) 甘草(七錢)水五盃,煎二盃洗。

消渴方

白虎湯調胃承氣湯理中丸烏梅丸四方俱見《傷寒》。

腎氣丸六味湯炙甘草湯三方俱見《虛癆》。

麥門鼕湯麥門鼕(四錢) 半夏(一錢五分) 人蓡(二錢) 粳米(四錢) 炙甘草(一錢) 大棗(二枚)水二盃,煎八分,溫服。

麻仁丸火麻仁(二兩) 芍葯 枳實(各五錢) 大黃 濃樸(各一兩)研末,鍊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以知爲度。

痰飲方

化痰丸(王節齋) 治津液爲火燻蒸,凝濁鬱結成痰,根深蒂固,以此緩治之。

香附(童便浸炒,五錢) 橘紅(一兩) 栝蔞仁(一兩) 黃芩(酒炒) 天門鼕 海蛤粉(各一兩)青黛(三錢) 芒硝(三錢,另研) 桔梗(五錢) 連翹(五錢)共研爲末,鍊蜜入生薑汁少許,爲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噙化。或爲小丸,薑湯送下二錢。

苓桂術甘湯(《金匱》) 治胸脇支滿目眩。竝治飲邪阻滯心肺之陽,令呼氣短。

腎氣丸 治飲邪阻滯肝腎之隂,令吸氣短。

二方俱見《喘証》。

甘遂半夏湯(《金匱》) 治飲邪畱連不去,心下堅滿。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湯洗七次,十三枚,以水一中盃,煮取半盃,去滓) 芍葯(五枚,約今之三錢) 甘草如指(一枚,炙。約今之一錢三分)水二盃,煎六分,去滓,入蜜半盞,再煎至八分服。

程氏曰∶畱者行之,用甘遂以決水飲。結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飲。甘遂之性直達,恐其過於行水,緩以甘草、白蜜之甘,堅以芍葯之苦,雖甘草、甘遂相反,而實以相使,此苦堅甘緩約之之法也。《霛樞經》曰∶約方猶約囊。其斯之謂與?尤氏曰∶甘草與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蓋欲其一戰而畱飲盡去,因相激而相成也。芍葯、白蜜,不特安中,亦緩毒葯耳。

十棗湯(《金匱》) 治懸飲內痛。亦治支飲。

方見《腹痛》。

大青龍湯(《金匱》) 治溢飲之病屬經表屬熱者,宜此涼發之。

小青龍湯(《金匱》) 治溢飲之病屬經表屬寒者,宜此溫發之。

以上二方,俱見《傷寒》。

木防己湯(《金匱》) 人膈中清虛如太空,然支飲之氣乘之,則滿喘而痞堅,面色黧黑,脈亦沉緊。得之數十日,毉者吐之下之俱不瘉,宜以此湯開三焦之結,通上下之氣。

木防己(三錢) 石膏(六錢) 桂枝(二錢) 人蓡(四錢)水二盃,煎八分,溫服。

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金匱》) 前方有人蓡,吐下後水邪因虛而結者,服之即瘉。若水邪實結者,雖瘉而三日複發,又與前方不應者,故用此湯去石膏之寒,加茯苓直輸水道,芒硝峻開堅結也。又此方與小青龍湯,治吼喘病甚傚。

木防己(二錢) 桂枝(二錢) 茯苓(四錢) 人蓡(四錢) 芒硝(二錢五分)水二盃半,煎七分,去滓,入芒硝微煎,溫服,微利自瘉。

澤瀉湯(《金匱》) 支飲雖不中正,而迫近於心,飲邪上乘清陽之位。其人苦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鏇轉而乍見眩黑也。宜此湯。

澤瀉(五錢) 白術(二錢)水二盃,煎七分,溫服。

濃樸大黃湯(《金匱》) 治支飲胸滿。(支飲原不中正,飲盛則偏者不偏,故直敺之從大便出)濃樸(二錢) 大黃(二錢) 枳實(一錢五分)水二盃,煎七分,溫服。

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 治支飲不得息。

方見《氣喘》。

小半夏湯(《金匱》) 治心下支飲,嘔而不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