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四章 折中方案(1 / 2)

第一百零四章 折中方案

.第一百零四章折中方案

三月二十日,戚凯威回国,商议开辟东线战场的事情。

在此前一天,庞跃龙已经来到总参谋部,向牧浩洋汇报了6战队的准备情况,并且代6战队二十万将士递交了请战书。

不可否认,庞跃龙起了好心,办了坏事。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不交请战书,牧浩洋还会有所考虑。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牧浩洋坚持打两栖登6战,很有可能被戚凯威指责偏袒6战队,为了个人或者小集体,牺牲了国家利益。

要知道,打一场两栖登6战的代价并不小。

到战争爆前,中国6战队的规模没有扩大,登6舰队却增加到了六支,三支舰队各有两支登6舰队,常备八个6战师缩小到了六个,但是每个师的兵力扩充了百分之五十,等于常备兵力增加了八分之一。经过整编后,6战队的作战能力、特别是独立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更重要的是,6战队的投送能力也非往日可比。

当时,6战队有六艘两栖攻击舰、十二艘综合登6舰、十二艘船坞登6舰与二十四艘兵力投送舰,另外还有二十四艘快综合运输船与八艘液货运输船,每支舰队的登6舰队都能一次性投送一个6战师。如果征用民船,任何一支舰队都能在登6作战行动中投送两个6战师。

可以说,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两栖力量。

要知道,美国6战队的兵力投送能力也只能保证在一个战场上投送两个6战师,而且美国6战师的规模不比中国6战师大多少。

当然,中国6战队也有所欠缺,比如没有航空打击能力。

因为装备了f-35b等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美国6战队具有独立的航空队,也就能够自行为登6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相反,中国还没有富裕花费数千亿、甚至上万亿元为6战队研制与采购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程度,因此6战队航空队主要装备倾斜旋转翼飞机,只具备垂直空运能力,不具备空中打击能力。在执行登6作战任务的时候,6战队依然得依靠海军与空军提供空中支援。

只是,有一点不可否认,6战队具有足够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

当时,六个6战师的兵力都在一万八千人以上,其中三个主力6战师的常备兵力就过了二万二千人,在战时还能得到适当加强,比如增加一到三个装甲营、一到三个炮兵营与防空营、或者增加后勤保障部队,兵力将过二万五千人。照此计算,三个主力6战师的战时兵力就在七万人以上,相当于一个6军集团军。如果算上三个常备6战师,则相当于6军的两个集团军。

虽然6战队还没有换装,在装备质量上比不了6军的两个集团军,但是在滨海地区作战有更大的优势,即6战队能够得到海军舰队全力支持,在后勤保障方面,也比长途奔袭的6军更可靠。

事实上,牧浩洋正是出于后勤保障原因,认为应该动用6战队。

只是,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三月二十一日,总参谋部的第一次高级将领会议上,戚凯威就明确提出,与其动用6战队,还不如把第四十二集团军直接投送到恒河河口地区,或者由海军舰队逆恒河而上,支援6军作战。至于6战队,可以参加后方的工作,比如守卫孟加拉国的港口,帮助舰队扫荡河道两侧地区。

显然,庞跃龙根本没有打算让6战队去打杂。

按照他的提议,6战队将在印度东南部地区开辟登6场,然后进军德干高原,在恒河平原南面切断印军的战略防线,然后由6军从东西两面动进攻,协助6军扫荡恒河平原,攻占印度最富庶的地区。

名义上,6战队是协助6军作战,实际上则是单独挑起大梁。

当时,印度政府已经逃往班加罗尔,放弃了新德里,因此扫荡恒河平原只是一次长距离行军,根本没有什么挑战性。真正的战场在恒河平原南面,即6战队的进军路线上,因为印军肯定会据守德干高原,阻止中国军队南下攻占印度半岛南部地区,甚至会以德干高原为根据地反攻恒河平原。

真要像庞跃龙说的这么打,那么6军就成了配角。

显然,戚凯威怎么也不可能同意这样的作战计划。

结果就是,这场会议变成了戚凯威与庞跃龙的吵架场。

会议结束后,牧浩洋先找到戚凯威,提出了折中方案,即先由6战队开辟登6场,如果需要攻打德干高原,则由6军充当主力,6战队负责扫荡沿海平原地区,至于攻占恒河平原,根本就不是主要问题。

为了得到戚凯威的支持,牧浩洋提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理由。

只有这么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后勤保障问题,不然6军根本没有可能在印度半岛腹地推进一千多公里。说得准确一点,如果戚凯威打算用手里的兵力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请求总参谋部增兵,那么就得这么打。

戚凯威不是傻蛋,知道牧浩洋抓住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