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佳人在侧第337节(1 / 2)





  容持羡慕地说:“你们倒自在。”

  元铮笑而不语。按说,他应该把兵马留在京师的,可是他的士卒就“哗变”了,拥簇着他一路北上,找公孙佳去了!一路上,这支队伍的军纪还不错,还照着原来的套路征粮,也不扰民。路上的官府也很仗义,照旧他们供应着粮草。仿佛这是一支有着正式调令的部队一般。

  消息很快传到了雍邑,赵司翰沉默许久冒出来一句:“谁带的兵像谁。”

  谁带的兵像谁,元铮是被公孙佳养熟的狼崽子,只认公孙佳,他的兵马亦然。公孙佳带出来的人就阴险得多,个个蜇伏,相机而动。

  赵司翰到了雍邑之后容逸就不放他走了,赵司翰动弹不得索性称病不出,闭门谢客。一场变乱,赵家损失惨重,赵司翰面前如今只有两个远房侄孙侍奉,他也就不干别的,专心看这两个人读书。

  容逸也稳坐钓鱼台,着急的是太皇太后,元铮这都回来了,那章嶟谁来顶?哪怕不是章嶟而是章砳,她这里一个章碛好好的,二人相争,章砳对她会不会有意见?她没有别的依靠了!

  太皇太后急把容逸请来,问道:“你快想个办法吧,公孙要怎么样才能回来?”

  容逸道:“公孙临行前就说过,是不会放过章……呃,上皇与章旦的。”

  太皇太后脱口而出:“那可太好了!”

  场面一度非常安静。

  容逸道:“臣再去与她联络。”

  太皇太后在后面催促道:“好好跟她说,别再怄气了,咱们这儿不保,章嶟也不会放过她呀!”

  容逸叹了口气,看了一眼一旁打瞌睡的王济堂。

  公孙佳倒不是完全不想回来,不过她现在还有事做——妹妹还在追击章旦,公孙佳闲着也是闲着,亲自缀在她的后面给她压阵。太皇太后不知道的是,在雍邑之外,公孙佳所到之处,地方官吏士绅已然不听朝廷的号令了。

  说是“朝廷”,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统呢?上皇要复位,皇子奉太皇太后的命要登基,本来哪个都可以的,然而京师变乱之后,上皇的风评陡然间从被儿子迫害的无辜者变成了个疯子,雍邑的那一位至今什么都没干,不像个正经皇帝的样子。

  年长的人还记得昔年盛况,也有更年长的人记起了前朝末年的惨剧。算球,还是听个能正经干事的人的吧!谁当皇帝,干咱们什么事呢?更偏远一点的村落里,甚至都不知道改朝换代了,有些老人还存着前朝的旧铜钱哩。

  所以,妹妹的粮草、兵员依然充足,死者家属依旧得到抚恤,伤者也能得到安置,她还能沿途征兵。而章旦被她大半年来追了千多里地,已是油尽灯枯之相。公孙佳当然不能在这个时候就回雍邑了。

  元铮又带着大队人马来了,合兵一处,兵势更盛。然后没良心的两个人就开始看着女儿追着章旦到处跑,自己却安闲了下来。公孙佳嫌元铮带了太多的人马过来,消耗太大,对转运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打发了一部分伤兵、年纪大了小了的去囤田,兵士们在山的阳面深淘出了水井,引水灌溉,更像是要停下来过日子的样子了。

  容逸也乐得她先把章旦这个祸患除掉——谁能不恨章旦呢?

  便在此时,霍云蔚又发来“国书”,章嶟“驾崩”,现在他们是尊奉的章砳为帝。这下不再是两个势力,而是两个互相不承认的皇帝了!章砳这边认为,他是由亲爹认证的,那他是正统,章碛这边则说,亲爹已经是退位的上皇了,他是有太皇太后和玉玺加持的,他才是正统。

  两边国书对骂,但内部又都各有问题,骂得虽凶,都无法马上动手。章碛这边,能打的是公孙佳,她跟元铮一家三口正在欺负章旦。章砳这里能打的是梁平,他与霍云蔚是一路,正和南方士人扯皮。南方士人各有家族,想在小朝廷中各争要职,霍云蔚霸着丞相的位置,梁平是大将军,周廷也争到了一个丞相的位置,其他的呢?他们也想要兵权,也想要相位,这一分力总不能白出。

  还有,章砳得选妃吧?

  双方除了“争正统”这个共同的目标之外,又都给公孙佳去了“诏书”,与她约定攻伐另一方,成功之后她就是救国于危难的功臣。

  公孙佳将双方的诏书一扔,哪个都不想搭理。

  经夏至秋,谷物开始有了收获的时候,妹妹派人过来报捷——章旦被追杀两千里,逃到了一处游牧的部落那里,被头人割了脑袋当了投名状。

  妹妹高高兴兴带着颗人头回来给亲娘当礼物,彭犀笑道:“女公子回来得正好!冬至日就快到了,”转身对公孙佳道,“这是章氏的叛逆,您为章氏除了,前尘往事都可以了断了。冬至日,请燎祭!”

  燎祭是祭天之仪。天子祭天,诸侯祭土。

  直到此时常安公主等才知道了公孙佳的算盘,也明白了钟源一直以来对她们有所隐瞒。

  “章家是要完了,是吗?”常安公主问儿子。

  钟源低声道:“不,章家还在,只是天下不归章家了。”

  “那你们就要与小霍对决了。”常安公主了然,章碛必然是保不住雍邑的。早该想到的,这对兄妹是破门而出,难道真要他们一辈子放羊?那也是不甘心的。

  钟源道:“章嶟已经死了。”

  常安公主道:“我要回贺州,你们去给我拿回来。”

  钟源松了一口气:“是。”

  第318章 劝降

  “舅母是这样说的?”公孙佳再三向钟源确认。

  钟源叹道:“是。”

  公孙佳望了一眼门板,常安公主一直不肯出门,钟源道:“她心里过不去。你们见了面能说什么呢?是她说谅解还是你说谅解?你的心情她明白,她的心情你也知道。造化弄人罢了。”

  他在中间左劝右劝,左右为难。别人都还好些,公孙佳与常安公主处得最好,反而是关系最好的人最想不开。两个人都是心志坚定的人,常安公主就是不出门,公孙佳就是得空来门外站一站。钟源哪一个也劝不动,他自己就快要被亲娘赶出门了。

  公孙佳道:“罢了,我先走了。照顾好舅母。我也不想这样,可总怕不过来走一走,以后就没有勇气再过来了。”

  钟源道:“你也该忙一忙正事了。”

  公孙佳无聊地笑笑:“有什么正事呢?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她自己心里有数,彭犀更是不停地在完善着纲领,别人治国千头百绪,他们是从一开始就搞明白了的人。人丁、土地、财税、各项政策的优劣、哪里需要调整,统统门儿清。

  他们还有个巨大的优势,这事儿余盛揣着小本子在她书房里打滚的时候就给她说明白了:旧族损伤巨大!阻力都变小了。她可以在尽可能顺利的条件下推行她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将科考录取的人数增加。

  她在北方经营几十年,人心向背是很明白的。即使是还没拿下的南方,单宇等人对南方的环境也有所了解。税制方面,凌峰是参与了苏铭的盐税改革的,拣起来就能用。

  二章相争,把人都伤了,她只要正常对待都能安抚人心。

  步骤也都想好了:先北后南。

  钟源认真地说:“不能这么讲!你可用的人才,比起太祖太宗时如何?他们当年那么多能臣辅佐,如今还不是……”他难过得说不下去了。

  公孙佳道:“当年的旧人还有些在的呢,你我说起来还是太宗朝的大臣呢?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