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五十二章 舌战(2 / 2)


颜十七正怔楞着,高氏一把抓了她的手腕,拖着她步下台阶,冲着那老妇行礼,“见过卫国公老夫人!”

颜十七呆呆,同关山月一起也跟着行礼。

卫国公老夫人虚扶了一把,“夕娘,你的女儿,可一点儿都不傻呢!”

高氏恭敬的立在一边,将颜十七挡住半个身子,“是!槿儿聪慧的很!”

卫国公老夫人转向镇海侯夫人,“镇海候是跟帝师有仇,还是跟四大世家的颜家有仇啊?”

镇海侯夫人面上青红不定,“老夫人说笑了。镇海候府跟颜府还是亲家呢!”

卫国公老夫人道:“那就是跟帝师有仇了?”

镇海侯夫人一噎,“我不是那个意思!”

卫国公老夫人道:“甭管你什么意思,都先收收吧!今儿大家来这悲悯寺,却不是来看你镇海候府耍威风的!”

“老夫人教训的是!”镇海候夫人瞬间没了脾气,退到了旁边。

颜十七唇角抽了抽,还真是个欺软的怕硬的主儿啊!

“这个姐姐的声音,好耳熟啊!”卫国公老夫人身边的少女开了口。

颜十七看着那定定的看着自己的小眼神,不觉叹了口气。

她居然在这里,跟赵翀的表妹沙毓颖重逢了。

不过,当初见面她是男装,沙毓颖现在认不出她来,也是正常。

可谓是,相逢对面不相识了。

她记得当初在沂州的时候,她也是刻意改变了声音的,还是被听出来了吗?

卫国公老夫人不以为然的道:“声音相似的人,多得是!时候不早了,还是赶紧去喝粥吧!”

“阿弥陀佛!”悲悯寺门口出现了几个僧人,为首的身披红色的袈裟。

颜十七就觉得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

正疑惑着,卫国公老夫人说话了,“惠通大师竟是亲自迎出来了吗?”

颜十七恍然想起来了,在沂州的香觉寺,赵翀去见的,好像就是这个惠通大师吧!

没想到,他竟然会出现在这里。

惠通笑道:“听寺里的弟子说,外面很热闹,老衲便想着来凑凑!”

颜十七忍不住的小声嘀咕,“出家人不是四大皆空吗?”

有热闹就凑,还空什么啊?

沙毓颖听的真切,忍不住的抿嘴笑。

卫国公老夫人一个眼神过去,沙毓颖连忙低了头。

卫国公老夫人望向惠通道:“俗人嫌隙,扰了寺里的清静了。”

惠通的目光扫过颜十七,几无可见的笑了笑,然后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各位施主请!”

卫国公老夫人看向镇海侯夫人,“要不侯夫人先请?”

镇海侯夫人尴尬的笑,“还是公主殿下先请吧!”

卫国公老夫人刚一抬脚,就听一个童声道:“镇海候府仗势欺人,怎么能就这么算了?小爷这还伤着呢!镇海候府怎么也得拿出点儿补偿吧!”

颜十七抚额,恨不得三两步冲上去,堵住小白的嘴巴。

这么多贵人在此,他是想要暴露自己吗?

“怿儿!”一个妇人的激动的喊声破空而来。

颜十七打了个哆嗦,踮起脚,往后面看去。

可惜,身高的局限,即便这样,还是越不过人群去。

电光石火间,她很快的改变策略,往台阶上跑,倒不是为了站得高看得远。

她得去向小白的身边,免得那小子做出什么连她都收拾不了的事情。

身后的人群中,突然传出了定国公夫人的惊呼声,“沅王妃!你这是怎么了?你冷静点儿!”

颜十七身子一滞,却没有回头,直奔到了小白的身边。

小白的身体正在微微颤抖着。

颜十七的手就压在了他的肩头,“小白!人多!人很多!人很多很多!”

颜十七气喘吁吁的提醒道。

小白的身体就僵硬了下来。

颜十七这才缓缓的转过身来,目光直向定国公夫人身边射去。

被定国公夫人拉着的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妇人,看通身的装扮,就知道身份绝不简单。

妇人美则美矣,但搁在一群美妇小姐中,倒也不是特别的出彩。

唯一吸引人的仪态上的雍容。

虽然现在整个人看上去有些凌乱,但有些天生的气质却是遮掩不住的。

嘴里还在喃喃喊着:“怿儿!怿儿!我的怿儿------”

卫国公老夫人看的大急,“沅王媳妇,你这是怎么了?”

沅王妃眼圈通红道:“我好像听到了怿儿的声音!对!就是怿儿的声音!”

定国公夫人叹气,“可怜的!这是又想起儿子了!怕是出现了幻觉了呢!”

沅王妃猛的挣脱定国公夫人,“不对!我就是听到了怿儿的声音!我的怿儿就是喜欢自称小爷的!”

说着,摇摇摆摆的往上冲。

高氏赶忙扶住了她,“王妃请节哀!”

“你们不懂!”沅王妃摇着头,眼泪喷涌而出,“你们没有失去过孩子!是永远都不会懂的!是谁?刚才说话的是谁?”

颜十七悄悄的踢了身边的高颛一脚。

高颛看了她一眼,步下一级台阶,抬手,半握拳,翘起大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尖,道:“小爷说的!”

颜十七的唇角抽了抽。

一直以为高颂最鬼精最纨绔,而高颛有些憨实。

没想到,临到事上,这个高颛反应也不慢,而且对于她的意图完全的心领神会。

人真是不可貌相啊!

关山月连忙跑上来,将高颛揽到怀里,“这是我儿子!在江南养成的坏毛病,动不动就自称小爷。其实,来了京城后,也算是改了不少了。”

高颛道:“镇海侯府的人,无端伤人,理该赔偿。”

沅王妃就嘤嘤哭了起来,“竟是我听错了吗?竟是我听错了吗?”

声音凄楚哀婉,听在人耳中,顿生悲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