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节(1 / 2)





  女儿阿皎在江南养病期间,长公主时常前去陪女儿小住。距离上次见面,还是半年多前,这三年聚少离多,日益思念,长公主对女儿的感情并没有随着长时间无法相见而流逝,发而更加愧疚。所以此刻心中十分紧张,生怕阿皎同自己生分。

  淑慧长公主说着,转头看见自家夫君,只见他端着的茶杯的手不停地颤抖,不禁笑了,堂堂战功赫赫的梁国公,也有端不住茶杯的时候,罢了,给他留些脸面,便不点出来了。

  这时,正有人来禀报“殿下,国公爷,郡主进二门了。”

  只见一个女孩子,粉雕玉琢,精致可爱,一身杏黄色春衫,梳着双环髻,带着一个镶着宝石的长命锁,瞧着四五岁的年纪,淑慧长公主连忙上前抱起女孩,“阿皎”看着女儿白的几近透明的脸庞,想着阿皎明明还有一个月就满六岁了,可却只有四五岁孩子的身高,不禁流下泪来,“娘的阿皎,身子怎么样了,难受吗?快传李太医。”说着又把女儿揽进怀中。

  虽然阿娘的怀抱很温暖,让自己心里甜甜的,但脸被闷在阿娘胸口,让沈皎憋红了脸,这么热情的阿娘,身体受不了啊。

  “阿娘,我没事。早上来的时候是李太医诊过脉了,我没事。不过是路上有些劳累,看起来脸色有些苍白罢了。”李太医是皇上钦派到江南的儿科圣手,对他的话长公主还是信服的。

  沈皎看着站立在阿娘身旁的阿爹,虽然是武将,但身姿俊美,威严端肃,和美貌的阿娘站在一非常养眼。

  “阿爹”听到女儿的声音,沈邦靖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回应女儿。想把阿皎抱起来,却又怕自己笨手笨脚,弄疼了女儿,只能用手摸着女儿的头。阿皎看着父亲的样子,不禁觉得有些好笑,自打伤了心脉,父亲便把自己当做一尊琉璃娃娃,一米八的个子想动又不敢动的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小孩。

  阿皎想起自己三岁前,父亲总爱与自己玩抛高的游戏。沈皎一直都知道,阿爹一直都很爱自己,只是不会表达罢了。任由父亲的大手把自己的头揉乱,她很享受父亲抚摸自己的头,带来的安全感。那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穿越过来的六年,父母兄长的爱护,让她渐渐适应这个世界。任谁胎穿到一个陌生的时代,换了父亲母亲,都会不适应。作为婴儿的前半年,沈皎过的昏昏噩噩,是他们一次次的关爱,让自己渐渐想开,接收现实。如今,已经完全融入。

  “妹妹,你看看三哥,我是不是比半年前更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了”在沈皎享受着父亲爱的抚摸时,自家三哥自恋的话,在耳旁想起,不禁笑出了声。

  “嗯,是更漂亮了”沈皎调皮的朝三哥眨了眨眼,这是沈皎的心里话,自家公主阿娘告诉过自己,在有了大哥后,夫妻俩想要个女儿,但生三哥时,难产,坏了身子,以后再难怀孕。便在三哥三岁以前把他当成女儿养,穿着小裙子,当时的三哥比好多女孩子还漂亮。便是现在,让三哥换上女装,也会让很多世家小姐自行惭愧。不过,这话也只有沈皎敢在他面前说。上一个说他漂亮的人,被他打的鼻青脸肿,十天都没敢出门。

  沈皎享受着家人的关爱,在李太医诊完脉确认无事后,陪着阿娘阿爹撒了会儿娇,便被阿娘叫下去洗漱了,言及一会去拜见老太太。沈皎知道,晚辈远归进家,理应拜见长辈,这是孝道。再说自己的身份够高,老太太孙氏也是慈爱之人,并不会与自己为难。倒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回到自己的院子,沐浴梳妆一番。便随父母前去梁国公府请安。

  第4章 亲长

  安乐堂外,老太太带着三房夫妇和五房夫妇带领沈家第三代子孙,站在门外,迎接长房一家。

  天地君亲师,淑惠长公主虽是沈家长嫂,却更是天家公主,皇帝嫡妹。

  元嘉郡主自出生便受封郡主,且是有封地的实封,食邑千户,大齐的公主也不过食邑八百户,可见圣上荣宠,自三年前,元嘉郡主食用糕点中毒,圣上直言“元嘉实是为朕挡灾受难”随后变将让元嘉郡主礼同公主,所以,无论这母女两个是谁来,对于沈家来时都是君,他们理应出门迎接,何况,这是郡主离京后第一次回府。

  众人看着长公主夫妇带着一个梳着双丫髻,上面绑着由各色宝石彩带编成的华丽发赛,身着浅粉色穿花纹蜀锦襦裙的四五岁女童,眉清目秀,明眸皓齿,粉雕玉琢的,软软糯糯的,很是惹人喜爱。

  众人皆行礼后,便进入安乐堂内。老太太和长公主坐于上首后,沈皎便对老太太依礼拜见“给祖母请安”先国礼后家礼,这是孝道“孙女离京三年,未能承欢膝下,望祖母见谅。”老太太连忙扶起“离京养病,本是应该的,何见谅之说?现在身体如何?可还用药?”

  元嘉郡主离京养病,是皇帝亲下的旨意,太医进言江南气候温和,有助郡主身体康复。就是再有怨言,老太太也不敢表露。以自己的身份,只有关心郡主身体来表示自己的慈爱。“谢祖母关心。李太医说我的身体已好大半,再待在江南也无用,只需回京时常小心照料,便无碍了。不过,情绪不宜过激动,不宜去人太多的地方。平日里,应心境平和。”沈皎回答着老太太的问话。

  “那变好,尽管安心养病,若觉得闷了,就来府中找姐妹们玩儿。”老太太孙氏将沈皎拉入怀中坐着“你离家时还小,家中的人约摸是记不大清的。”说着,老太太指着一位穿着云纹锦袍,坐在太师椅上的中年人“这是你三叔,旁边是你三婶。”沈皎顺着老太太指着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温文尔雅,有一种文人特有书卷气,就这么坐着,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人心生好感。

  在以武传家的梁国公府,三叔是为数不多的进士,还是探花出身,当年金榜题名,打马游街,被礼部侍郎看上,以嫡女许之,所以三婶赵氏出身书香世家。来之前,公主阿娘曾经给自己普及过,三婶是一位才女,与三叔琴瑟和鸣,三叔只有三婶一人,并无妾室。三婶于书画上颇有造诣,一手簪花小楷,高逸清婉,近得其中奥秘。不过二人在子嗣上有些不近人意,成婚十余年,只得一子,排行行六,起名长文,便知三叔对六哥的期望。

  沈皎起身问好“三叔,三婶安。”自己身子还没弯下,就被一双柔软的手扶起,“郡主快请起。”沈皎看向这双手的主人,头上戴着白玉嵌珠簪,一身浅色绣花长裙,简单清雅,单看着三婶,便明白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何况,三婶的样子,是现代人对古代大家闺秀最完美的想象。

  “平日里,若得闲空,来三婶这里坐坐。”赵氏看到元嘉郡主的玉雪可爱的模样,这是每个母亲对女儿的想象,软软的,糯糯的,奶声奶气的声音,能甜到人心坎儿里。“真是羡慕殿下和国公爷有这么乖巧可爱的女儿。”赵氏对长公主夸赞着沈皎,这句话赵氏说得十分真诚,她这辈子子嗣艰难,又喜爱女孩,看见这么软乎乎的孩子,自然真心喜欢。

  “你何必羡慕我?文哥儿小小年纪,便文采斐然,京中谁人不羡你?”淑惠长公主十分喜欢赵氏,对她自然乐意给面子。再者,文哥儿在国子监就读,年前以十岁稚龄得中童生,世人都说假以时日,必能父子双探花,荣耀门庭。

  “殿下夸赞他了。”淑惠长公主与赵氏的一来一回对话,令气氛十分融洽。赵氏看到老太太对自己的示意,便带她走向对面一对夫妻。这二房夫妇在外地上任,只留嫡长子嫡长女和一个庶女在京尽孝,长公主又居住在公主府,她便是这府中实际上的长媳,这介绍五房夫妻的任务,便在她肩上。

  “这是你五叔,五婶。”沈皎依礼见过。五叔脸上挂着笑容,忙到“郡主客气了。”沈皎看向一旁的五婶,脸上虽也挂着笑,却有些刻意,没有三婶给人的感觉可亲。不过,她也不在意,自己又不是金子,岂能人人都爱?就是金子,有人还嫌它有铜臭味呢。自己身份高,实在没必要看人脸色过日子。

  接下来,沈皎随三婶见过了众位兄弟姐妹,梁国公府这一辈到目前共二十人,男十人,女十人。今日到场的有二房嫡长子沈长意,在府中排行行二,嫡长女大姑娘沈瑾妩和二姑娘沈瑾芳。

  三房的六少爷沈长文。

  四叔早逝,四婶常年卧病在床,便不曾前来,四房只有一女名唤沈谨嫣,行三。

  五房嫡长子沈长丰,行五,嫡次子沈长林,行九,庶子为七少爷沈长严,八少爷沈长庆,嫡女六姑娘沈瑾姗,庶女五姑娘沈瑾荷,七姑娘沈瑾芙,十姑娘沈瑾萱。看的沈皎眼花撩乱。兄弟们个个样貌英俊,姐妹们,环肥燕瘦,各有特色,简直是颜控的福音。

  这么一圈下来,沈皎便有些精力不济了。唉,身体不争气,怎么办。多么想在这再这待一会儿,沈皎被大姐姐抱在怀里,吃着美人给自己的小点心,还温柔的给自己擦手,闻着大姐姐身上的梅花香,真的想这么睡了。这是颜狗幻想中的场景啊。

  大姑娘看着怀中的妹妹,真的有些乏了,便看向坐在主座上的公主伯母,无声询问。大姑娘因是府中嫡长女,最善照顾幼妹,且二老爷夫妇赴任时大姑娘只有六岁,两人只带走了嫡次子和嫡次女,大姑娘便由长公主教养了一段时间,所以很是亲厚。

  淑惠长公主时刻关注着女儿,立刻便注意到了大姑娘的眼神,便道“阿皎,累了吗?用了午膳再休息,对身体好。阿妩,你别惯着她,让她自己坐着,别累着。”

  “没事,伯母,我喜欢抱着阿皎,不累。”大姑娘温柔的答到。

  老太太听到长公主的话,连忙让人传午膳。

  花厅中,男女分席而坐,大齐风气开放,对女子的束缚并不严重。京中勋贵人家的女儿,三五为伴骑马游街的很常见。所以一厅中用膳,也不用设屏风。

  食不言,寝不语。沈皎看着丫鬟给自己布的菜,不禁有些悲戚。唉,怎么想换换口味就这么难。自三年前开始,沈皎的饮食便是清淡的。虽然知道是为自己好,可看着一桌子的菜,红烧狮子头,松鼠鳜鱼,香辣鸡等等大菜,心里为自己点了一百个蜡烛,嘴里吃着蔬菜,想象着这是在吃狮子头,真是太好吃了,太好吃了个鬼。

  看到女儿咬牙切齿的盯着碗里的蔬菜,淑惠长公主不禁有些失笑。虽然也很想改善女儿的伙食,但目前长公主无能为力啊。看着这满桌子菜的花样,除了几样有些油腻外,其余的都是清爽可口的,还多分布在阿皎旁边。长公主这是三太太特意叮嘱的,这府中老太太早不管事,府中中馈近年来都由三太太赵氏掌管,心中对三太太赵氏更满意了。

  午饭后,沈皎由梁国公抱回了公主府,途中便不知不觉睡着了。

  宫中

  梁国公世子沈长冀和沈长映在兴庆宫中用膳,今天不是沐休日,接完妹妹后,沈长映还要回宫中上课,沈长冀平日里宿卫宫中,乃是天和帝近卫队队长,一年前,因为随二叔在边关立下功劳,被天和帝授予正五品上的官职,真真正正的天子面前的红人。可沈长冀知道,自己这个红人,还及不上妹妹在皇帝心中一半的分量。

  昨日,自己向圣上告假时,天和帝一听就准了“看完后就进宫,告诉朕元嘉身体究竟如何了?不亲眼看看总是不放心,可元嘉一路舟车劳顿,得好好休息,三日后再进宫吧。”作为天下之主的皇舅舅,居然能为人考虑的如此周详,当真是罕见。

  所以,今日沈长冀和沈长映一进宫,便被换到太后宫中。请过安后,便听到外祖母的急急地问话“阿皎可好?”

  “回外祖母的话,阿皎除了有些劳累,一切都好。”感受到两道来自上方灼热的视线,沈长冀对妹妹在天家的受宠又有了新的认识“李太医已经诊过脉了,只要歇息两日便好。”

  “那便好,哀家这准备了些东西给阿皎,一会你给稍走。”听到外孙女平安的消息,太后松了口气,才想起两个外孙的事来“快到午时了,皇帝便在哀家这里用膳吧。你们两个也一起留下,陪哀家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