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章推进改革

第十章推进改革

听到下面的官员尽说废话,气的刘禅拂袖而去!结果刘禅又多了条罪,朝会没结束,擅自离开,置满朝文武于不顾…………

当然了刘禅是皇帝,那些官员们,叫归叫,刘禅若是真不搭理他们,他们还真没有办法,不然也不会在诸葛亮死后,刘禅独自把持朝政那么多年的,而且从来不上朝,维持了三十多年,不是也没人敢说话么。

刘禅走了之后,朝会自然就散了,刘禅让人把蒋琬和董允叫了过来,蒋琬和董允听说刘禅叫自己,不敢怠慢,赶紧去见刘禅。

刘禅问道关于经济改革的事情,因为只是改革了一个赋税,不打压商人,市场恢复了生机,随之而来的各种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首先商人不被打压之后,开始疯狂的囤积货物,然后哄抬物价。这种情况相当的不好,很容易盘剥普通百姓,这样会伤害那些辛苦劳作的农民的根本。

本来农民都好好的种地,后来发现经商赚钱,又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的劳作,全被商人赚取了,要么心怀仇恨,要么改行做商人。

这样一来农耕就会崩溃,在古代农耕才是最主要,一来古代粮食十分重要,二来农民容易被控制,被统治,不然也不会重农抑商了。

所以刘禅决定推进改革,成立专门的经商部门,控制一些重要的生活物资,比如粮食,食盐,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另外由朝廷出钱,找一些经商的人才,建立相关部门,和民间的商人合伙一起经营一些比较赚钱的行业。

这样由朝廷慢慢控制,就不怕遇到特殊困难了,比如天灾人祸什么的,刘禅把自己的想法和蒋琬还有董允说了。

这两人都只政务水平相当高的人,而且也是三国中期,十分难得的人才,或者说一等的人才,所以对于刘禅说的事情,很快就可以领悟了。

但是两人也提出了意见,那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没人愿意去干这件事,所谓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

想想一个个当官的,哪里有人愿意去改行做商人啊,刘禅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人才由我来物色,而且开始的涉及的行业也由我来决定和商谈,你们只管协助就行了!”

“另外我上次说的爵位改革,你们觉得怎么样?”刘禅上次把三公九卿的爵位给改了,改成三省六部,而且加上了品轶。

“这个……”蒋琬和董允,两人面露难色,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怎么了?有话直说!”刘禅见两人吞吞吐吐,心里也不是很爽!

蒋琬和董允相互看了一眼,好像在商量由谁来说,最终决定由蒋琬来说,蒋琬上前施礼,然后道:“这件事情,我们认为不可!虽然陛下的三省六部制度,加上品轶,完全比我们当下所施行的三公九卿制度,更加细化,也更加容易办公,但是这个制度,一旦施行,估计会得到强力的阻拦!”

蒋琬话没有说明白,但是刘禅也看出来了,三省六部,虽然是从宋朝开始的制度,但是刘禅不大了解宋朝的状况,所以用的是几百年后明朝改良过的三省六部制度,明朝是没有宰相这个职位的。

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丞相这个职位,那么诸葛亮往哪里放?虽然看到有一个内阁,但是进入内阁,用刘禅的话,都是宰相,可是在蜀国,哪里有人敢和诸葛亮平起平坐,就算刘禅自己估计也不敢。

这点从诸葛亮死后,没人再任丞相一职就看出来了,虽然蒋琬他们,都有文职任职,都是尚书令什么的,但是全部是以大将军的官衔处理国家军政的,根本就没人再担任丞相一职,不像魏吴,走马观花,跟玩似的。

当然了没人当丞相,很大的原因也是在刘禅,刘禅知道丞相权力很大,会把自己架空,干脆就废除了。

刘禅想了想然后说道:“这件事放放再说吧,再有几个月,丞相就该回来了,到时候我再找他商量一番,这事做不做由他来决定,不过我可以跟你们明说了,就算现在不能做,将来也会做的,而且你们两个,还有费祎师傅,都是朕的宰相!”

刘禅特地用了宰相而不用丞相,当然是为了给诸葛亮面子。但是其实说白了,宰相和丞相是有区别的,刘禅自己也不太明白宰相和丞相是有区别的,因为他对这些东西,也不甚了解,只是觉着差不多而已。

其实很简单宰相只是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属于一种体质,而丞相是一个实在的官职,就好比大将军算一个官职,尚书令也算一个官职。

而诸葛亮的官职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强大,丞相、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这些汇聚到一起,诸葛亮就是蜀汉权力的集中者。

三国时期的皇权还不是很集中的,而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超过皇权了,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刘禅的皇帝,在诸葛亮面前,只是一个封建政治体制的象征。

就好像后世君主立宪的那些国家一样,只不过诸葛亮他不是首相,他也不是议会长官,而是上下议会的总和,决定很多事情基本只要他同意了,完全不用管刘禅和底下大臣同不同意。

只要是人,都会有理想,有抱负,所以当刘禅说出蒋琬、董允和费祎,将来都是自己的宰相,这让蒋琬和董允,怎么可能心中不激动,蒋琬是无比的激动,董允虽然表现的不突出,但是内心也无法平静。

很简单,蒋琬现在最多算个厅部级的,而董允连厅部都算不上,最多算个市教育局的,还不是主官,一下子听说自己将来,可以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怎么可能会平静。

其实蒋琬和董允也让刘禅忽悠了,因为刘禅分不清宰相和丞相的却别,所以让这两人误以为宰相就是丞相。

当然了现在诸葛亮还在,就是给他们一个胆子,他们都不敢,最多想想,其实说白了,在蜀汉,就算刘禅把诸葛亮的丞相之职给罢免了,蜀汉的军政大事,也得经过诸葛亮的同意,才能发出去。

蒋琬和董允走了之后,刘禅叫来糜威和傅佥,决定上街去转一转,糜威对于上次的事件心有余悸,所以反对刘禅出宫。

刘禅摇头道:“没事!朕有一员虎将,怕什么!”然后拍了拍傅佥的肩膀,就不管糜威的阻拦,率先出去了。

傅佥得到刘禅的赏识,而且做了刘禅的贴身护卫,那简直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心中也是很高兴,所以见刘禅走了,自己在后面立马也跟着,而且还冲糜威笑了笑。

糜威却拉住傅佥道:“傅佥,你年纪小,有些事情不太清楚,你现在可能觉着顺着陛下,不忤逆陛下的意思是对的,但是等你成熟的之后,你就发现并不是那个样子了!

陛下身兼家仇国恨,他的安全是整个大汉的命运,万一他出了点什么事情,那么我们整个大汉就会瞬间崩塌,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心尽责!”

傅佥若有所悟点了点头,快步追上刘禅,刘禅路上和糜威说了一下,关于想要经商的事情,让糜威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越到一些商人。

糜威家族世代经常,后来糜竺倾家荡产资助刘备,还把自己妹妹嫁给刘备,最终刘备终成大业,但是糜家商人的那种天生特质还是在的。

刘备入蜀以后,糜家虽然当官了,但是糜竺也把当年自己留在徐州的,一些亲近的堂兄弟,接到了蜀中,开始开辟另外一番天地。

所以说糜家现在在蜀汉,也是少有的有钱人,既然都是经商,所以认识的人就多,商人这一行就这样子,表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有多少损招,使多少,当然了前提是有利益冲突,没有利益冲突,自然就没有问题。

刘禅这次想做的很简单,先看看再说,不是立马就要约人谈,刘禅要先看看市场,统一一下市场情况,然后再约见那些大臣们,威逼加利诱,再让王霸之气泄露一下,立马就可以收服对方,为己所用,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刘禅这是第三次出宫了,第一次出宫作出,破除打击商贩的决定,第二次出宫,是为了送谯周,并且在外面围猎了一下。

这是第三次出宫,是为了查探那些私贩盐铁的商人!

这次出宫很明显,外面比之前更加繁华了,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刘禅决定先去看看,看到大家一副满意富足的摸样,刘禅心里也很开心,比上次看到那些赤脚,衣不遮体好多了。

因为商业繁忙起来,那些没有土地,又没有工作的流民也有了工作,也能基本解决温饱的问题了,按照刘禅的意思,要把盐这种生活必需品收归朝廷管理。

虽然诸葛亮已经这么做了,但是市场上的私盐还是很多,而且因为四川缺盐,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刘禅一直在回忆,前世好像听说四川有个产盐的地方,而且在古代的时候,一直就是一个产业中心。

这就说明四川不缺盐,而现在成都的盐都是从外面弄来的,说明那个产盐的地方还没有被发现,刘禅也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地方,就在市场上瞎转悠,希望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刘禅的办法很简单,无非就是到处问问,他们的盐多少钱,产自哪里,虽然很多时候都是白问,别人也肯定不会告诉他,但是总会有机会问出点东西的。